心包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江苏各地加大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力度,兜牢民 [复制链接]

1#

近期,针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江苏各级民*部门重点加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受疫情影响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今年3月1日以来,全省已累计开展因疫临时救助6.57万人次,其中因疫滞留外地人员人次;接收流浪乞讨人员等入站受助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65万元,发放救助物资折款.63万元;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临时补贴31.47万人次、.51万元。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部分县(市、区)紧急下达临时救助省级补助资金万元。

无锡

对全市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和低保外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按每人每月元标准发放临时生活补贴,*策执行至今年年底,年以来已发放万元,惠及困难对象15.8万人次。为管控区、封控区内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困难对象发放暖心包及物资2份。

将疫情防控期间临时救助覆盖范围扩大至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由急难发生所在街道(镇)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先行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低收入人口按需直接给予临时救助,对其他申请对象运用信用承诺制度,缩短审批流程,切实提高疫情期间救助的时效性。

▲无锡市吴中区社区工作人员为生活困难的密接人员家庭送上基本生活物资。

常州

扩大临时救助范围,落实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开通救助“快速通道”,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实施先行救助。按每人(户)元标准,为10类低收入群体增发一次临时价格补贴共.3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9万余人(户)。

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作用,排查全市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9类困难群体3.33万人,精准摸排特殊困难群体实际生活困难。强化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独居低保户、困境儿童、留守儿童、高龄独居老年人、生活困难残疾人等保障对象的日常照料服务责任,增加探视探访频次,落实送菜、送药等基本关爱帮扶举措,确保“生活有人保障、弱者有人照料”。

南通

全市多个志愿组织深入社区参与电话排查、卡口测温等志愿服务,协助镇街为区内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上门助餐、配送物资等服务。

充分发挥*府兜底作用,崇川区任港街道为困难对象每户发放元的米油菜等保障物资;市开发区为区内困难家庭按户发放元标准的一次性临时救助金;苏锡通产业园区对封控、管控区内的困难家庭每户发放不少于元的生活物资。

4月以来,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1人,全部落实疫情防控健康管理措施。

▲南通市救助管理站悉心照料滞留的14岁外地女孩,引导她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保持积极健康心态。

淮安

组织人员对辖区困难群众逐户摸排,重点对失业人员、外地滞留人员进行排查,根据群众需求,及时启动相应救助程序。全市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对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常态化入户巡访。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6人次。

组织各县区重点加大对分散供养老人走访排查和照料服务力度,采取“资金+物资”的救助模式,丰富救助内容,解决实际生活困难。截至目前,全市对因疫致困群众累计实施临时救助人次,发放救助金49.06万元,发放基本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折价23.57万元。

镇江

将“加大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人群的临时救助”纳入市*府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纾困解难24条*策措施。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组织基层民*干部、社工、志愿者、网格员等,通过日常走访、定期电话连线、“敲门行动”、核酸检测服务时开展全面摸排。

依托“镇合意”APP开通民*社会救助申请专栏,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社会救助。此外,对已纳入保障范围的困难家庭视情延长定期核查时限,对新申请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人员,进一步优化简化救助审核确认程序,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句容市边城镇民*办工作人员看望生病的五保供养对象,并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

泰州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全市共安排临时救助备用金万元,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和个人,采取先救助后补手续、适当上调救助限额等措施给予临时救助;对于流动人口,参照本地户籍人口予以临时救助;对于存在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临时救助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实施临时救助人次,资金款物合计万元。

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滞留人员的巡查和救助力度,详细查询求助人员行动轨迹,对入站受助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做到一人一室隔离。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共临时安置滞留人员23人,全部落实基本生活保障。

依托“凤城云课堂”平台,制作多期心理疏导线上课程,由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开通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帮助封闭管理福利机构工作人员和住养对象,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隔离人员舒缓心理压力。发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困难群众开展购药、送餐、接送、陪护等暖心服务。

▲“凤城云课堂”平台开通24小时心理疏导热线。

南京浦口区

用足用好社会救助*策,3月以来,全区开展临时救助60人次,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生活救助金.2万元。同时在疫情期间,区*府充分链接慈善资源,帮扶患有重大疾病儿童5人14.5万元;血透和精神病患者85人13.5万元;对封闭管理中的多名养老服务人员发放价值元的“暖心包”。

徐州铜山区

针对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对四个管控区(含封控区)的户低保家庭、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户按不少于元标准,发放临时救助金或防疫物资。持续深化疫情期间“六个一”暖心工程(每天一条平安信息、每周一个温情电话、每月发一次救助资金、核对一次家庭信息、每户发一份防护包、发布一份救助告知书),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连云港赣榆区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保障速度”。该区多次召开民*领域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及时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机制,突出困难群众保障重点,有效巩固兜底保障工作。

强化隐患排查,突出“保障精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已经摸排出15个镇的6类群体名困难人员,均已落实相应救助保障措施。

强化*策落实,突出“保障厚度”。及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资金。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实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频共振”。

强化便民利民,突出“保障温度”。设立民*领域疫情防控应急资金20万元,启用镇级临时救助备用金,对急难型困难群众先行救助,第一时间缓解因疫情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

响水县

针对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专门开设社会救助“快速通道”,简化低保、特困等群体申请确认程序,在个人信用承诺前提下,采取快速确认、当场办理方式及时予以受理。全面实施民生托底救助综合保险,简化理赔办理流程,持续提高理赔效率。对户名生活困难老渔民等群体,每月发放解困金36万元。

宝应县

全面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审核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截止4月25日,累计保障各类困难群众2.3万人次,发放保障资金万元;临时救助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近万元,同比增长19%。主动发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发挥“网格化+流乞救助”模式效能,开展全区域、全时域街面巡查余次,救助34人次,核酸检测56人次,落实健康管理7人次,协助返乡、护送就医22人次。

泗洪县

压实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的属地责任,利用村(居)主动发现网格体系,开展动态排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先行下拨乡镇的小额临时救助资金54万元,对排查中发现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及时启用小额临时救助,积极利用备用金积极开展“先行救助”。3月份以来,共救助户人,发放临时救助金万元。

原标题:《江苏各地加大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力度,兜牢民生底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