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杂高危病变患者该如何进行PCI治疗,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0353303318890248&wfr=spider&for=pc

CHIP是指复杂、高危、有治疗指征的患者,这类患者该如何进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在前段时间召开的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上,来自医院的张奇教授进行了讲解。现摘录部分要点,以飨读者。

CHIP的影响因素

JACCCardiovascInterv发表的文章给出了CHIP的影响因素:

1.患者因素

年龄≥80岁;

女性;

既往卒中;

既往心梗;

外周血管疾病;

左室射血分数(LVEF)30%;

慢性肾病。

2.操作因素

旋磨;

左主干PCI;

三支血管PCI;

双动脉通路;

左室机械循环支持;

总病变长度60mm。

研究显示,与CHIP评分为0分(0.6%)相比,伴任何CHIP因素患者的院内总体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增加(1.2%)。

与操作相关的CHIP评分≥4分时,累积MACCE发生率为3.2%;≥5分时,累积MACCE发生率为4.4%。

CHIP治疗现状

1.针对不同病变,PCI似乎无所不能!

2.针对不同患者,PCI围术期有各种辅助器械

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可应用血流动力学辅助装置,如IABP、ECMO。

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进行水化疗法、超滤CRRT。

血运重建高危因素

通常因CABG高危而拒绝手术的患者也是PCI高危患者。患者的高危因素如下:

老年(≥80岁)

冠脉病变更为严重(左主干或多支病变),左心室功能不全,合并瓣膜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动脉疾病等;

CABG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CABG术后住院天数增加,且出院回家比例减少(医院治疗)。

女性

围术期死亡和致残率增高;

年龄大、发病情况严重、合并症更多、体表面积小、冠脉直径小、出血率高。

糖尿病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死亡率、致残率及远期预后更差。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功能不全

COPD是STS积分中死亡、术后呼吸机使用延长及肾功能衰竭的独立预测因素;

再入院率在CABG/COPD患者中显著增高。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

CKD患者围术期死亡和致残率增高(GFR60ml/min/1.73m)。

合并瓣膜疾病

既往心脏手术

既往卒中

外周动脉疾病

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外科手术指征

CABG:Ⅱa(LVEF35%-50%);

CABG:Ⅱb(LVEF35%)。

左室辅助装置应用

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的CHIP患者该如何进行介入治疗?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要点1

评估安全性:

治疗血管选择;

治疗策略制定;

治疗过程造影剂控制。

评估有效性:

LAD;

血管供应心肌区域(大小);

是否有既往心梗、梗死相关动脉;

操作难易程度。

选取对操作最为有益的路径(桡动脉vs股动脉)。

选取术者最为熟悉的器械(指引导管、微导管、导丝等)。

找一位熟练的助手。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要点2

对LVEF30%和/或有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建议使用机械辅助装置;

左心室功能不全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液动力学机械辅助尤为重要。

CHIP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应在机械循环辅助保护下进行PCI治疗,尤其是对于左主干病变合并LVEF降低及其他高危因素的患者。

注意操作导致的“隐性”缺血(术中尽量少的使用造影剂,尽快操作);

导管导致的主动脉/冠脉开口血流受累(LM病变及使用大外径导管时);

微导管、扩张的球囊、支架等阻断冠脉血流;

不加控制的使用造影剂:造影剂并非血液,无血红蛋白及输氧功能,是心肌功能“抑制剂”;

造影剂过分使用(长时间、高频率注射)容易诱发血流动力学障碍及心力衰竭,特别是对于高危、复杂病变患者;

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在介入治疗中更需严格控制造影剂使用。

既往行CABG的CHIP患者

1.既往CABG患者及冠脉病变特征

患者特点:

高龄;

多合并糖尿病;

多有多支血管病变;

多伴左心室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

ACS;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肺部感染;

肾功能不全。

冠脉病变特点:

更复杂(CTO、多支血管病变、钙化、弥漫性病变更多见);

病变解剖、血管走形更难预测,局部变异多见(与外科手术操作、术后胸腔疤痕愈合等因素相关)。

2.既往CABG患者的治疗选择

药物:基础治疗,效果有限;

再次CABG:可行性有限,少部分患者适合(血管取材、初次手术后胸腔疤痕),与中心经验密切相关;

介入治疗(PCI):默认的治疗选择,操作风险更高,但也意味着患者获益更大。

3.既往CABG患者造影操作要点

自身冠脉造影:闭塞血管、竞争血流、侧支血管(评估桥血管通畅的可能、自身闭塞血管开通可行性);

桥血管造影:根据外科手术记录、造影前冠脉CTA检查判断桥血管数目;

若自身冠脉闭塞、且远端区域没有侧支(同侧或对侧)血管供血,需要考虑桥血管供血;

考虑患者基线心肾功能,避免过多的体位及造影剂使用。

4.既往CABG患者冠脉侧支血管的特点

侧支血管丰富,心外膜侧支常见;

患者多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多支血管病变;

心包粘连,局限性穿孔和心包填塞;

自身血管行径变异(受搭桥术后血管牵拉、粘连影响);

间隔支侧支血管需要经过桥血管进入(LIMAorSVG);

静脉桥血管(SVG)吻合口血管角度大,侧支利用难度高。

5.SVGPCI共识及推荐

大隐静脉移植物粥样硬化斑块脆弱,存在内源性不稳定。介入治疗风险高(死亡和致残);

脑保护装置(EPD)可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若解剖合适,推荐在SVG干预时使用;

建议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

熟悉各种血管扩张药物(介入过程中无复流的防治);

术后长期应用氯吡格雷(DAPT);

减少介入过程中损伤:直接置入支架、避免支架选择过大、避免后扩张。

6.既往CABG患者PCI治疗策略

熟悉当代CTO治疗技术:正向、逆向、ADR,三者结合及转换;

熟悉其他各种PCI治疗技术:旋磨、临时增加支撑力方法(GZ、双导丝、球囊锚定、支架锚定等);

熟悉治疗器械:导丝、球囊、ADR器械、IVUS;

预判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掌握处理方法(无复流、穿孔等);

掌控风险:分期手术、最小化造影剂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