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及要点 [复制链接]

1#

在新形势下,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不断加强,但受品种、疫病、饲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屠宰检疫工作还有待完善。为此,本文在阐述生猪屠宰检疫主要流程和检疫要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这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能更有效、规范地开展生猪屠宰检疫工作。

以《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与检疫规程》等法律、法规为基础,是保障市场猪肉产品安全的关键措施,进境查验、宰前检查和屠宰时的同步检疫,由驻场官方兽医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实行检疫,并对经检疫合格的生猪产品盖验验章,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书。目前,非洲猪瘟(ASF)防控形势严峻,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高生猪屠宰检疫质量,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疫病,在遏制疫情扩散的同时,确保猪肉产品安全流入消费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01.生猪屠宰检疫的主要程序和检疫要点。

1.1对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生猪进行初步筛查:一是检验检疫,进入生猪前必须有车辆运输消毒证明、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等相关证明,查明待宰生猪的来源、数量、途中发病、死亡等情况,查验免疫标识,进行“瘦肉精”抽样检验;二是临床检查,观察进境生猪的体表、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及采食情况。另外,进入猪群的血样必须进行ASF检测。

1.2宰前做群体检查。对宰圈生猪在静态、动态、呼吸状态、排泄行为、饮水、饮食等方面再次进行巡视,一旦发现异常猪群要立即隔离,并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处理。个别检验一般采用听、触、视三种方式,对猪群的呼吸频率、体温、心率、视觉粘膜、皮肤、被毛等进行检查。

屠宰前检验合格的生猪,准予屠宰。如果猪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病(HP)、猪支原体肺炎(MPS)、猪肺疫、猪丹毒等症状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免疫治疗、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隔离观察后,同群猪经观察无异常,准予屠宰;ASF、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猪瘟(CSF)等发病症状;要及时报告疫情,并按照国家一类动物疫情有关规定处理。

1.3屠宰同步检疫是指在屠宰过程中,对每头生猪进行全身部位检疫。首先要做体表和头蹄检查,观察体表皮肤有无红斑、疹块或出血点,检查生猪头部两侧的下颌淋巴结是否肿大、出血坏死,患者患上无咽炭疽,蹄及口腔粘膜有无溃疡、水泡等口蹄疫症状,切开两侧咬肌检查,二是内脏检查,术中观察胸腹有无纤维性渗出物及积液,有无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有无肠炭疽、胃粘膜发生溃疡、出血、坏死。检测心脏(心包膜切开后是否发生变性、坏死、有无赘生物和虎斑心)、肺(肺实质是否水肿、坏死)、肝(肝脏是否肿胀、出血、坏死)、脾(脾脏颜色及其异常肿大)等内脏有无猪丹毒、CSF、ASF等病灶;三是胴体检查,重点检查淋巴结、肌肉、脂肪、肾等有无肿块、出血坏死病变,切开腰肌检查有无猪囊尾蚴,膈肌部分取样镜检感染旋毛虫。

1.4宰后复检是根据宰前检查和屠宰同时检疫的实际情况,由官方兽医进一步实施宰后复检,并对检疫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对检疫不合格猪肉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书》,对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产品进行检疫检验,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02.现阶段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驻场检疫人员在开展生猪屠宰检疫时要认识到这一工作的专业性和严格性,从而规范屠宰检疫操作流程,尽管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工作不断加强,屠宰场的管理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目前生猪屠宰检疫现状而言,尤其是在防疫防疫期的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限制了该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造成养猪户对这项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散养户不能很好地配合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很容易造成未经检疫的猪肉产品流入市场,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二是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检疫工作量大,缺乏学习和培训机会,检疫队伍综合素质较低,致使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不高,同时也缺乏与屠宰检疫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先进,不能适应当前的屠宰检疫要求,影响检疫结果的准确度,难以提高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效率;三是生猪屠宰检疫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完善,屠检工作标准、程序难以有效地实施和规范,且目前处于疫病防控关键阶段,生猪屠宰检疫监管工作有待加强,生猪屠宰检疫质量水平的提高,是制约生猪屠宰检疫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03.关于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质量的合理建议。

3.1加强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有效宣传,提高群众对屠宰检疫的认同度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