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辉
通讯员王剑叶美琪
图/由医院提供
“十一”小长假已到来,亲人朋友团聚,难免吃吃喝喝,这时,胃肠容易“闹脾气”了,呕吐、胃胀、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也接踵而至。
难道,美味与健康真的不可兼得吗?别着急,今日广州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治中医师陈波燕为你支招。
中脘穴
定位:属于奇经八脉之任脉,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功效: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操作:双手食指中指叠按或者拇指桡侧缘交替按揉中脘穴,亦可以从中脘穴至神阙穴纵擦,可以顺气降逆,消胀除滞,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内关穴
定位: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在前臂掌侧,当曲池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操作:双手大拇指交替按揉对侧内关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足三里穴
定位:属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操作:双手大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腹泻明显时可以艾灸足三里穴。
呕吐?加揉天突穴
定位:天突穴属任脉,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
操作:取坐位,拇指按揉天突穴,亦可从天突穴往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纵擦,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胃胀?加揉太白穴
定位: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功效:调理脾胃、祛湿止痛、清热化滞。
操作:双手大拇指按揉太白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腹痛?加揉梁丘穴
定位: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郄穴,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功效:通经利节、和胃止痛。
操作:双手大拇指交替按揉对侧梁丘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腹泻?可加按揉公孙穴
定位: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功效:健脾益胃,通调经脉。
操作:双手大拇指按揉公孙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除了按揉以上穴位,还有以下TIPS送给你
1、管住嘴。
点菜时多点瓜果蔬菜,肉菜与蔬菜的比例最好达到4:6,或者各一半;菜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水煮等,少吃辛辣、油腻、煎炸、重口味的食物;酒水适量。
2、定时定量。
过节了不能一时过饿一时过饱,一时不吃东西,一时胡吃海喝,是绝不可取的。
3、清淡餐“包围”油腻餐。
过节了难免大鱼大肉,可以选择清淡餐与油腻餐交替,让胃肠有个休息缓冲的时间。
4、肠胃不适不硬扛。
肠胃疾病可大可小,当不适次数比较频繁时,不可拖延、硬扛。本身就有胃肠疾病的患者更要遵医服药,防止疾病在节日悄然进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5、注意饮食卫生。
勤洗手、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等。
6、迈开腿。
避免假期“宅”家,坐着吃饭、坐着看电视、躺着打游戏,每天都“黏”在椅子上,瘫在床上,适当增加室外运动量。
7、健康规律饮食,早睡早起,保持规律运动,让生物钟与工作时间同步。
8、家里常备几个常用中成药,如生姜泻心片(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液(湿滞犯胃)、保和丸(饮食停滞)、左金丸(肝胃不和)、麦门冬冲剂(胃阴不足)。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薛仁政
校对
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