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64岁老年男性,两个月前出现言语不利,左侧肢体无力,诊断为脑梗塞,在外院住院,给予抗栓、对症治疗。经过治疗脑梗的症状稳定了,但是逐渐出现喘憋、发热、贫血等症状。医院。患者在发生脑梗之前没有任何病史,不吸烟少量喝酒。
患者的症状比较多,需要先做各项检查,找到产生症状的原因,在综合分析总的病因。首先要查喘憋的原因,因为这个症状最重,引起喘憋最常见的就是心肺病变。症状和查体:患者活动后喘憋加重,心率偏快,肺部少许湿罗音、下肢轻度水肿。还是像是心衰的表现,因此查了心脏彩超、BNP、心电图,心电图没有除了心率快没有特异性表现,BNP明显升高提示心衰,彩超显示射血分数(EF值)43%(正常人>60),也提示心衰。而且还发现了这个人主动脉瓣膜有病变,狭窄和关闭不全都有。
为了排除肺栓塞做了胸部增强ct,提示左肺上叶动脉栓塞不除外,属于小面积栓塞,查了下肢彩超有浅静脉血栓。而且ct报了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这几个问题都能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症状。这些倒是可以在预料之中,问题不大。但是脾脏也有一个缺血病灶,就比较意外,很可能是脾栓塞梗死。见下图。
胸部增强ct
接着又做了一个腹部增强c,不但有脾梗死,还有右肾梗死。
腹部增强ct
发热的话查了白细胞,C反应蛋白、pct都有升高,考虑存在感染,但是感染部位不是很清楚,先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贫血做了检查便潜血阴性排除了消化道出血,化验铁、叶酸、维生素B12正常排除了造血原料缺乏,考虑慢性病引起的贫血。
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很多问题:心衰、心脏瓣膜病、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贫血、肺栓塞、下肢浅静脉血栓、脑梗塞、脾梗死、肾梗死等等。下面我们要怎么考虑,是一个疾病引起的所有问题,还是很多疾病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临床上有一句话叫作“一元论”,就是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问题,尽量用一种病解释。
具体到这个患者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发的身体器官栓塞、梗死,包括肺、脾、肾、脑,尤其是脾肾脑栓塞,一般是来源于左心栓子,这个患者有主动脉瓣膜病变,容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可以引起多发器官栓塞、发热、贫血、心衰等一系列病变,看起来很符合,但是超声没看到主动脉瓣栓子。第二就是肿瘤性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出现多发栓塞。第三种就是自身免疫病高凝、血管内皮病变,也容易栓塞。给予这几个考虑,大家想想应该做哪些检查?
既然想到这几个方向,安排相关的检查,首先间隔两小时连续三次血培养,经食道心脏彩超(对心脏栓子看得更清晰),petct排除肿瘤,自身免疫抗体检查除外自身免疫病。因为患者喘憋比较明显,经食道彩超没有成功,又复查了一次体表心脏彩超还是没发现新的问题。petct没有特殊发现,自身免疫抗体阴性排除肿瘤和免疫病。第三天血培养结果出来考虑粪肠球菌,这样的话还是要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因此专门请了做心脏彩超最好的郭主任再给看一次,所以说水平还是有高低,这次就发现了瓣膜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根据改良的duke临床诊断标准,分为2个主要证据,5个次要证据。主要证据:1、血培养阳性,两次独立血培养检测出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致病微生物一致: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HACE族、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原发灶的获得性肠球菌。持续血培养阳性时检测出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微生物;间隔12小时以上取样时,至少2次血培养阳性;首末次取样时间间隔至少1小时,至少4次独立培养中大多数为阳性或全部3次培养为阳性。单次血培养伯纳特立克次体阳性或IgG抗体滴度1:8。2、心内膜感染证据,赘生物、脓肿、假性动脉瘤、心脏窦道、瓣膜穿孔或动脉瘤、新出现的人工瓣膜瓣周漏。次要依据:1、易患因素,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比如瓣膜病,或静脉药物成瘾者;2、发热,体温38℃;3、血管表现,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出血以及Janeway损害。4、免疫学表现,包括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以及类风湿因子阳性。5、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不符合主要标准的血培养阳性,或缺乏IE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证据。当患者符合2条主要标准,或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或符合5条次要标准,可进行明确诊断。当患者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1条次要标准,或符合3条次要标准,可以疑诊。该患者显然可以确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周期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需6-8周,甚至更长。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心脏并发症。所以有一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包括感染病灶切除,瓣膜修补,取出栓子,人工瓣膜替换术,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安置心脏起搏器等。对感染难以通过药物控制;顽固性心衰;瓣膜口为赘生物阻塞引起休克者;感染扩散导致瓣膜破裂、主动脉窦瘤形成、心肌脓肿等;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瓣膜赘生物比较大等可选择手术治疗。
回顾这个病例,其实症状还是挺典型的,比较容易想到感染性心内膜炎,但是在发病初期,发生脑梗的时候却不容易考虑到,说明疾病初期有时候并不好诊断,另外就是有时候即使考虑到了,限于各种条件不一定能确诊。虽然我们现在离不开各种仪器,但是要想让仪器服务好临床,而不是成为仪器的傀儡,需要过硬的临床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