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经作为人体心脏的保镖,可说是“君主的贴身总管”,它保护着心脏的正常运转,主管着人体的血脉。它若出了问题,则会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等疾病。心包经共连接着9个穴位,平时我们若能经常轻轻地敲打敲打它,则可以促进它正常顺畅地工作。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心包经起于人体的左右乳头外的天池穴,左右各管辖9个穴位,直到中指的中冲穴。正是因为心包经从胸部开始,历络三焦,三焦哪一处出问题都由它来扛着。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上、中、下三焦距心脏很近,哪一处有问题都可能直接危及心脏的安全,而心包经便为心脏承担来自这些区域的危险。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不受邪,心包代之。”一句话,心包经就是一条在关键时刻可以救人性命的重要经脉。
心包经一旦出现不适,问题就会表现得比较严重,易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有的人有房颤,病因就是心包经堵塞不通,经络水肿积压于心脏。这样的案例非常多,但却又最容易被我们忽略。如同我们常说的“打是亲,骂是爱”一样,我们平时可以时不时地敲打一下心包经,这是让它保持畅通的有效手法。
有这样一位病人,他身体一向很好,很少得病,但却突然持续高烧。找到我时,他已经快烧到40摄氏度了,我号脉之后,发现他肝热积郁。这应该是现代年轻人的通病,平时大肆挥霍身体,却从来不曾想到人体像汽车一样,也需要日常的保养。当时刚好是春天伊始,为人体各气生发之时,又恰逢清明小长假,我估计他是熬夜后又出游,直接导致了身体的大幅亏损。于是,我直接给他刮痧退烧,刮的就是心包经,刮出的片片紫红色,让人触目惊心。刮完之后,我又为他点揉劳宫穴。一遍做完之后,我让他坐到一边休息一会儿,没想到他竟很快就沉沉地睡去了。他醒来之后说:“我感觉现在的精神好多了。”我告诉他:“那就回去继续敲打心包经,按劳宫穴,每天拍两次,每次两百下左右。”病人问:“吃点儿什么药呢?”我说:“什么药也不用吃。”他很吃惊地说:“从小到大,从来不知道治发烧还能不用药的。”我让他不妨先回家试试。后来,我接到了他送来的一面锦旗。再后来,这个年轻人逐渐成为中医的忠实信徒。
转回正题,继续说心包经的威力。不管你是不是发烧,又或者是不是已经感觉到不适,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沿着这条经络轻轻地拍打几个来回,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出现大变化,不妨一试。
心包经的穴道、穴位都非常好找,且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功效。首先找到天池穴,即乳头外侧、腋部下方3寸的地方,这是心包经开始的地方。与它平行的胳膊内侧刚好就是心包经的第二穴位天泉穴。天泉穴向下,肘部弯曲处为曲泽穴,很形象的名字,此穴属水,按它可以去火,也可以解决心头烦闷、头疼头晕的问题。从曲泽穴继续向下,在手腕横纹上方5寸的地方,为郄门穴,它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穴位。郄门穴之下2寸处为间使穴,向下再1寸则为内关穴,两个穴位很近。有心理压力时,不妨按按内关穴,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再接下来就是大陵穴了,口气不好时,从大陵穴入手效果绝对好;不仅如此,它对于预防口气不好也有很好的作用。再下面就到了手心的位置了,这里是劳宫穴,这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所谓“劳宫”,就是累了入宫休息,这个穴位就如同一个加油站,为人补充心血。最后则是心包经的收尾穴位——中冲穴,指压或浅刺这个穴位,对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病症都有较明显的作用。从天池到中冲,一条完整的保护心脏的救命之脉——心包经就形成了。
“学会认识穴位可救自己一命”这话在心包经这里是完全禁得住考验的。熟悉心包经上不同穴位的功效,比如郄门穴,比如劳宫穴,比如中冲穴,紧急之时,你自然能真正体会到它的重要性。